红军长征观后感(通用8篇)
时间:2025-06-13 作者:成文网红军长征观后感 篇1
作为一名80后,我出生在和平年代,对于长征的认识,最早源于小学、中学课本上的长征故事。直到今天,我还能如数家珍:像《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翻越大雪山》《丰碑》《飞夺泸定桥》《七根火柴》等,那些悲壮感人的故事,像一泓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灵。
作为中华儿女,怎能忘记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呢?正是平凡而伟大的他们,托举起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怎能忘记那位心里装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的老炊事班长呢?那枚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那正是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光辉写照。在长征途中,又有多少个这样的老班长呢? 还记得那个倔强的小红军吗?陈赓将军曾4次伸出援手——让马、一起走、送粮,均被小红军以各种借口拒绝了。陈赓同志一度信以为真,策马先行,直到最后,他才明白小红军是在“骗”他。那个小红军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意拖累陈赓同志,在生死关头,将生的希望留给了陈赓,将死亡留给了自己。在长征途中,又有多少个这样的孩子呢?
让我们向那座巍峨的大雪山——夹金山致敬。这是红军长征中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被誉为20世纪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它震撼了所有的炎黄子孙,像完美的神话,超越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在雪山之巅,凝结成一座晶莹的永恒的丰碑。
我更忘不了《飞夺泸定桥》里的惊险与悲壮,《七根火柴》里无名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千千万万的红军战士心中,都有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那就是对祖国母亲的'爱,这种爱超越了一切,成为他们不竭的勇气和动力。
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他们纵横11个省份,攻占700多座县城,进行了300余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两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总行程2.5万余里,先后跨越了近百条江河,征服了约40座名山险峰,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穿过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段永不磨灭的回忆。
红军长征观后感 篇2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它就是《长征的故事》,读了这本书后我感触很深。被一种叫做长征的精神深深的感动。
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故事深深的打动着我:恶劣的环境,几乎是没有生命迹象的雪山,危险重重的草地上,一群奇迹般的生命在荒无人烟的路上行走,踉踉跄跄的脚步支撑着饥饿生病受伤的身体,心中却有个坚定的目标:向北!会师!他们中有十来岁的小红军把马和粮食让给将军,最后英勇的牺牲了;有军需部长为了把棉衣发给每一位士兵,自己却冻僵了;有士兵为救掉进沼泽战友自己却永远的埋在了沼泽地里 …… 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长征途中,红军历尽千辛万苦,而现在的我们心中总觉得父母长辈必须要听我的,心中总想着索取,很少想到怎样回报!吃东西挑三拣四,这个要吃,那个不爱吃,在家里像个小皇上,和马背上的小红军比一比真是惭愧极了。
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明天,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努力学习,建设我们可爱伟大的祖国!
红军长征观后感 篇3
星期四上午,老师带领我们去看电影《我的长征》。这部电影主要是写一个老红军回忆他的长征经历。我最记忆深刻的情节是泸定桥没有木板,八位战士在前面探路,顶着敌人枪弹让身后的战友快速通过,最后终于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可是一些战士却为此牺牲了。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很感动,现在我们的生活很幸福,这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当时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学习的机会,现在我们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时光,好好学习,长大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红军长征观后感 篇4
长征,历史上鲜艳的红飘带;红军,红飘带上最耀眼的珍珠。这两个闪烁着光芒的词语,宛如一首凯歌,唱遍了大江南北,歌遍了长城内外,深深地烙在了炎黄子孙的心中。
《我的长征》这部动人心弦而又催人泪下的电影,主要记述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小红军的长征历程。“轰隆!...轰隆!...”我的心跟随着枪炮声震动,电影便在“湘江战役”中拉开了序幕,每一次死亡的呻吟,都使我悲痛欲绝,仿佛那是我。
“大渡桥横铁索寒。”到红军过大渡河得时后了:冲锋队在枪林弹雨中匍匐前进,中弹的红军一个接一个落入湍急的河水,而后面的红军仍然铺着木版,前赴后继的向前进。火燃起来了!可战士们如入无“火”境界,穿过熊熊烈火,歼灭了敌人。
在回来的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是啊,红军多么勇敢,长征多么伟大!
红军长征观后感 篇5
《红军长征史》是,一本记述红军长征的正史,它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历时两年时间,行程25,000千里,武装大迁移的艰难经历,卓绝斗争,胜利会师的真实全貌红军伟大的精神永远留在了我心中,长征是中国革命上一幅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环境险恶,粮食短缺,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和红军战士都依然挺过去了,在整个长征的368个日日夜夜里,他们齐心协力共度难关,最终政府征服了两万五千里的艰难险阻
此时我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这一切让今天的人们长久地发出,神奇的感慨,他们的'精神更是为世人代代传颂,红军没经过一个少数民族地区,都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宁可自己挨饿也不动少数民族群众的力量是宁可在外受冻也不擅自进老乡家们,通过广大红军的实际行动,一些受蒙蔽的少数民族群众见见那只红军,他们不仅热心款待红军,还从方方面面帮助红军,在短暂的时间里还留下了一个个令人难忘感人至深的故事
我们也要学习红军精神,生活中不怕吃苦不气馁,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当我想偷懒时,耳边都会响起一句话,“苦不苦?想想红军25,000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时我又会放弃偷懒的念头,继续投身于学习之中是的,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困难,只要牢记长征精神就没有什么困难就过不去了,踏着长征足迹前进,永不言败!
红军长征观后感 篇6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这句话是对长征最经典的概括。长征途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令我最感动的两个故事是《金色的鱼钩》和《吃水不忘挖金个人》。我反复读了很多遍。
《金色的鱼钩》里的老班长将自己钓到的鱼熬了一大锅鱼汤,让同志们在极端困难的境况下享用到了一顿丰盛的大餐。而老班长只吃同志们吃剩下的鱼骨头。有一个同志发现了想要劝阻,老班长赶紧阻止了他,并语重心长的对那个战士进行了一番教育。像老班长这样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值的我们赞扬和学习。
让我再说一说另一个感人的故事《吃水不忘挖井人》。1939年9月的一天,毛泽东和他手下的同志们来到了一个叫沙洲坝的村庄,那里干旱无比。毛泽东见此情景合同自志们一起动手挖井。当地的村民看见后也纷纷拿来挖井的工具,帮助他们挖井。当他们挖到约五米深的时侯,一股清泉喷涌而出。村民们接着又挖了好几口这样的井。村里的用水就方便了很多。人们为了感谢毛主席便在第一口井前立了一个碑,碑上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很多人上小学时都学过《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文章。很多人第一次来到这口井前,都要打上一桶水,喝上一口,以此来表达对往事的回忆,对毛主席的纪念。如果有时间我也想去看一看那口井,喝一喝这井里的水。
我说的这两个故事第一个《金色的鱼钩》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尝尽种种苦难,战胜了道道险阻,为我们留下了无比宝贵的.长征精神。今天,我们要以红军老前辈为榜样,学习长征精神,继承光烈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吃苦,还怕苦怕累,怕脏怕受委屈,在家里就像个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和红军一对比,真是惭愧极了。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大无畏,坚强与乐观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
读了长征,我们要从生活做起,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做,能吃苦,不怕累,做一个坚强的人。
红军长征观后感 篇7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一本宣言书,长征是一个宣传队,长征是一部播种机。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红色长征,正像一条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以它无与伦比的绚丽,舞过那个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舞过多风多雨的二十世纪,舞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崭新希望。红军长征路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我读过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这个故事让我颇为感动。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小兰,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但是,她却知道体谅他人,有着坚强的意志,在她没有粮食的时候,她完全可以问别人借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想着自己的战友能够有足够的粮食吃,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这让我想到了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一次,我的尺子忘在了家里。正当我急得满头大汗的时候,同桌拿了一把尺子借给我,说:“这个给你用吧,我有两把。”“谢谢。”我感激地回答道。可是,我正心安理得的写作业时,我却听见了同桌想别人借尺子的声音。这就是为他人着想,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的一种表现。不仅是在长征的过程中,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体谅别人,帮助别人。红军是一个被称为天下无敌的队伍,红军是一个能刻服一切困难的队伍,红军是一个不怕牺牲的队伍,红军是一个创造举世无双的壮举。我们今天是祖国的希望,明天将是祖国的栋梁。红军的事迹将不断地激励着我,要刻苦学习,努力向上。长大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红军长征观后感 篇8
今天是红军长征80周年纪念日,举国上下,所有人的心都很激动。这时我想起爷爷总唱的歌: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这首歌中蕴含了我们党对新中国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到网站选了一本叫《红军长征的'故事》的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第一篇是写红军战士们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的一个小故事。在长征途中有个小女孩叫做小兰,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加入了共产党是一名党员。一天她把仅有的一点干粮递给了一个战士,可是却不小心被弄掉进了水里,小兰偷偷用野菜把包裹填满。这时的红军正煎熬在水深火热之中,大家没饭吃,只好吃树皮、吃皮带和胶鞋。这个小故事显现出红军战士的坚强、智慧、勇敢和团结。毛爷爷也说过: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像这样的长征小故事还有许多。
再回过头来看看我自己吧!有时假期为了逃避补习班的考试说头疼。唉!真是不应该呀!!!
还有一件事:飞夺泸定桥。198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崇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过。这座铁索桥就是泸定桥,一声令下,红军战士们一个接着一个向对面爬去,敌人的子弹打在红军战士的身上,可是倒了一个还有一个。最终红军还是过河了。
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坚强。
-
需要更多的红军长征观后感网内容,请访问至:红军长征观后感
本文来源:http://www.576c.com/zonghe/5160.html